
碘化銀為亮黃色無臭微晶形粉末,有α和β兩種類型,β型為立方晶體,密度6.010g/cm3,熔點558℃,沸點1506℃。α型為六方晶體,密度5.683g/cm3,加熱到146℃即轉(zhuǎn)為β型。不溶于稀酸.水,微溶于氨水,易溶解于碘化鉀、氰化鉀、硫代硫酸鈉和甲胺,無論碘化銀的固體或液體,均具有感光特性,可感受從紫外線到約480 mm波長之間的光線。光作用下分解成極小顆粒的“銀核”,而逐漸變?yōu)閹ЬG色的灰黑色。與氨水一起加熱,由于形成碘化銀-氨絡合物結(jié)晶體,即轉(zhuǎn)為白色。
中文名稱:碘化銀
英文名稱:Silver iodide
分子量:234.77
分子式:AgI
CAS號:7783-96-2
碘化銀有α,β和γ相,在常溫下β和γ相較為穩(wěn)定,α相有較高的導電性,但是在低溫條件下難以存在。β相為六方晶體,γ相為立方晶體。在146攝氏度以上α相會逐漸變?yōu)橹鲗?,它是體心立方晶體。
理化性質(zhì)
外觀與性狀:
亮黃色無嗅微晶形粉末, 有感光性。
熔點(℃):558
相對密度(水=1):5.67
沸點(℃):1506
相對蒸氣密度(空氣=1):
溶解性:不溶于水,不溶于氨水,溶于碘化鉀等。
其它理化性質(zhì):
在光的作用下,碘化銀分解成極小顆粒的“銀核”,而逐漸變?yōu)閹ЬG色的灰黑色。[2]
化學性質(zhì)
α型為亮黃色六方晶體。溶于氰化鉀、硫代硫酸鈉、碘化鉀,微溶于濃氨水。[3]
用 途:
用途
用 于顯影劑和人工增雨中的催化劑;
用于分析試劑;
碘化銀和溴化銀混合,可制造照相感光乳劑。在人工降雨中,用作冰核形成劑;還能防冰雹、霜凍、雪和風暴??捎米鳠犭婋姵氐脑稀T诨瘜W反應中用作催化劑。也用于醫(yī)藥工業(yè)。[4]
生產(chǎn)方法
復分解法:將相對密度1.1的碘化鉀溶液加入反應器中,邊劇烈攪拌邊緩慢加入相對密度1.1~1.2的硝酸銀溶液,直至碘化鉀溶液過量約3%左右為止。此時生成黃色碘化銀沉淀,經(jīng)靜置、過濾、用蒸餾水洗滌,再經(jīng)離心分離,在70℃以下干燥,制得碘化銀成品。其KI+AgNO3→AgI↓+KNO3以上操作應在暗室或紅光下進行。過濾的母液回收,副產(chǎn)硝酸鉀。
碘化銀微粒的發(fā)生方法有:
(1)碘化銀發(fā)生爐。在碘化銀發(fā)生爐中燃燒碘化銀丙酮溶液(加有碘化納、碘化鉀或碘化按等助溶劑),以使碘化銀蒸汽在空氣中冷卻結(jié)晶成微粒。
(2)碘化銀煙火劑。將碘酸銀同燃燒劑混合,制成碘化銀焰彈、煙火筒等,在空中燃燒后迅速形成大量碘化銀微粒。
(3)碘化銀炮彈。碘化銀同炸藥一起在彈頭爆炸時形成微粒。
(4)碘化銀水溶膠。用碘化鈉和硝酸銀配制而成,通過噴撒形成微滴。不同方法產(chǎn)生的碘化銀微粒成冰率有很大差異,碘化銀發(fā)生爐和煙火劑的成冰率較高,而煙火劑和炮彈法則在單位時間內(nèi)輸出率較高。撒播手段一般用飛機或高炮,但碘化銀發(fā)生爐和煙火筒也可在地面使用,并靠氣流和擴散進入云中。根據(jù)作業(yè)對象和要求可選用不同的催化手段和發(fā)生方法,以保證在云中要求的部位產(chǎn)生一定數(shù)量的人工冰晶。
注意事項
危險性概述
健康危害:口服、局部接觸或職業(yè)性長期接觸本品,可引起局部或全身性銀質(zhì)沉著,發(fā)生局部或全身皮膚沉著癥、眼部損害、慢性支氣管炎等。
環(huán)境危害:對環(huán)境有危害,對水體可造成污染。
燃爆危險:本品不燃。
急救措施
皮膚接觸:脫去污染的衣著,用流動清水沖洗。
眼睛接觸:提起眼瞼,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。就醫(yī)。
吸入:脫離現(xiàn)場至空氣新鮮處。如呼吸困難,給輸氧。就醫(yī)。
食入:飲足量溫水,催吐。就醫(yī)。
消防措施
危險特性:受熱分解放出有毒的碘化物煙氣。
有害燃燒產(chǎn)物:碘化氫、氧化銀。
滅火方法:消防人員必須穿全身防火防毒服,在上風向滅火。滅火時盡可能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。
泄漏應急處理
應急處理:隔離泄漏污染區(qū),限制出入。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防塵面具(全面罩),穿防毒服。避免揚塵,小心掃起,置于袋中轉(zhuǎn)移至安全場所。若大量泄漏,用塑料布、帆布覆蓋。收集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。
操作處置與儲存
操作注意事項:密閉操作,加強通風。操作人員必須經(jīng)過專門培訓,嚴格遵守操作規(guī)程。建議操作人員佩戴自吸過濾式防塵口罩,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,穿防毒物滲透工作服,戴乳膠手套。避免產(chǎn)生粉塵。避免與氧化劑、酸類接觸。搬運時要輕裝輕卸,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。禁止震動、撞擊和摩擦。配備泄漏應急處理設備。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。
儲存注意事項:儲存于陰涼、通風的庫房。遠離火種、熱源。保持容器密封。應與氧化劑、酸類分開存放,切忌混儲。儲區(qū)應備有合適的材料收容泄漏物。
個體防護
呼吸系統(tǒng)防護:空氣中粉塵濃度超標時,建議佩戴自吸過濾式防塵口罩。緊急事態(tài)搶救或撤離時,應該佩戴空氣呼吸器。
眼睛防護: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。
身體防護:穿防毒物滲透工作服。
手防護:戴乳膠手套。
其他防護:工作完畢,淋浴更衣。保持良好的衛(wèi)生習慣。
檢驗報告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