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碳酸鋇是一種化工產(chǎn)品,粉末狀,結(jié)構(gòu)為白色斜方晶體,有毒,溶于酸,不溶于水及醇。用作分析試劑,如作基準試劑;發(fā)射光譜分析中樣品助劑、揮發(fā)性助劑;還用作硅單晶切片膠、厚膜電容材料、光學玻璃及醫(yī)藥工業(yè)原料;也用于凈水劑、殺鼠劑。
中文名稱: 碳酸鋇
英文名稱: Barium carbonate
中文別名:C.I.顏料白10;沉淀碳酸鋇;毒重石;納米碳酸鋇;高純碳酸鋇;高純碳酸鋇BC-16;碳酸鋇(1:1);顆粒碳酸鋇;碳酸鋇礦
分子式: BaCO3
分子量: 197.35
CAS:513-77-9
性狀:白色粉末。
熔點:1740℃
相對密度:4.43
溶解性:幾乎不溶于水,不溶于酒精,可溶于酸及氯化銨溶液。
結(jié)構(gòu):有α、β、γ三種結(jié)晶狀態(tài)。α-型熔點1740℃ (90.9×103Pa), 928 ℃時β-型轉(zhuǎn)化為α-型,811℃時γ-型轉(zhuǎn)化為β-型。
化學反應:1450 ℃時分解而成氧化鋇和二氧化碳。遇酸分解,與硫酸作用生成白色硫酸鋇沉淀。微有吸濕性。有毒。
制取方法
碳酸鋇又稱碳酸鋇礦,簡稱碳鋇礦。是除重晶石之外的另一含鋇礦物。含氧化鋇77.7%,常含少量鍶和鈣。斜方晶系,晶體常呈雙錐狀、短柱狀、板狀;集合體常呈粒狀、球狀、腎狀等。無色、白色,常被雜質(zhì)染成淺灰、淺黃、綠、褐等色。玻璃光澤。硬度3~3.5,密度4.29g/cm3。性脆。有毒!可耐高溫,常壓下1400℃不分解,約在1450℃分解失去二氧化碳。不溶于冷水,極難溶于沸水,微溶于含有二氧化碳的水,溶于鹽酸放出二氧化碳。常見于低溫熱液礦床中,與重晶石、方解石、白云石等共生。用作石油和天然氣鉆井泥漿的加重劑,是制造各種鋇化合物的礦物原料。用于制顏料、焰火、光學玻璃、殺鼠藥、陶器、瓷器。還可用作填料和水澄清劑等。
可由二氧化碳通入硫化鋇溶液或氫氧化鋇溶液,或由碳酸鈉與硝酸鋇作用而制得。
用 途:
產(chǎn)品用途
用于生產(chǎn)顯像管玻殼、電子陶瓷及凈化水,生產(chǎn)顏料、涂料或其它鋇鹽用于制光學玻璃、鋇磁性材料等是生產(chǎn)顯像管玻殼、磁性材料和高級光學玻璃的重要化工原料。用于焰火、信號彈的配制,也用于陶瓷涂料和光學玻璃的輔料用于電子陶瓷、PTC熱敏電阻、電容器等多種電子元器件的制造主要用于制造光學玻璃、顯像管玻璃以及鋇磁性材料和電容器等,也用于鋼鐵滲碳和金屬表面處理。是制造其它鋇鹽及陶瓷、搪瓷、顏料、涂料、橡膠、焊條的原料。還可用作凈水劑和殺鼠劑,氧化反應催化劑。主要用于制造光學玻璃、顯像管玻璃以及鋇磁性。
健康危害: 口服后與胃酸起反應,變?yōu)槁然^而發(fā)生中毒。急性中毒表現(xiàn)有惡心、嘔吐、腹痛、腹瀉、脈緩、進行性肌麻痹、心律紊亂、血鉀明顯降低等。可因心律紊亂和呼吸肌麻痹而死亡。重癥可并發(fā)急性腎功能衰竭、缺氧性腦病、酸中毒等。吸入高濃度本品粉塵可發(fā)生急性中毒。
慢性影響:長期接觸鋇化合物的工人,可有無力、氣促、流涎、口腔粘膜腫脹、糜爛、鼻炎、結(jié)膜炎、腹瀉、心動過速、血壓增高、脫發(fā)等。
燃爆危險: 本品不燃,高毒。
皮膚接觸: 脫去污染的衣著,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沖洗皮膚。
眼睛接觸: 提起眼瞼,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。就醫(yī)。
吸入: 迅速脫離現(xiàn)場至空氣新鮮處。保持呼吸道通暢。如呼吸困難,給輸氧。如呼吸停止,立即進行人工呼吸。就醫(yī)。
食入: 飲足量溫水,催吐。用2%~5%硫酸鈉溶液洗胃,導瀉。就醫(yī)。
危險特性: 未有特殊的燃燒爆炸特性。
有害燃燒產(chǎn)物: 一氧化碳、二氧化碳、氧化鋇。
滅火劑:水、砂土。
應急處理: 隔離泄漏污染區(qū),限制出入。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防塵面具(全面罩),穿防毒服。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。小量泄漏:避免揚塵,用潔凈的鏟子收集于干燥、潔凈、有蓋的容器中。大量泄漏:用塑料布、帆布覆蓋。然后收集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。
操作注意事項: 密閉操作,局部排風。操作人員必須經(jīng)過專門培訓,嚴格遵守操作規(guī)程。建議操作人員佩戴自吸過濾式防塵口罩,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,穿防毒服,戴橡膠手套。避免產(chǎn)生粉塵。避免與酸類接觸。搬運時要輕裝輕卸,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。配備泄漏應急處理設備。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。
儲存注意事項: 儲存于陰涼、通風的庫房。遠離火種、熱源。包裝密封。應與酸類、食用化學品分開存放,切忌混儲。儲區(qū)應備有合適的材料收容泄漏物。應嚴格執(zhí)行極毒物品“五雙”管理制度。
檢驗報告:
